所谓“老大难问题”是指学习和品德上有顽疾的学生。这类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不好,性格叛逆,干出格事,屡教不改,影响恶劣。在学习方面,上课开小差,讲话、走神、看课外书,不喜欢做笔记,不愿做作业,抄袭、厌学、与老师顶嘴,甚至出现故意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他们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与家长沟通后仍不思悔改。
日常行为处事上,他们往往不愿与老师、家长交流内心想法,总是抱怨老师的评价不公,偏心。不能与同学和谐共处,通常迷信武力、暴力解决问题。他们看问题容易走极端,往往做一些过激行为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对班规“明知故犯”或无端生事,屡教不改,严重影响了班级管理。
因此,学生的“老大难问题”是横亘在班主任面前的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是我们班主任学期伊始的工作之重点,我们始终要把它融入到平时工作的点滴之中。
学生成长系统是一种复杂系统,涉及的变量很多,家庭环境(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氛围等)、学校环境(校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自身素质(学习习惯、态度、方法、行为以及价值观念、目前学习成绩状况等),由于学生本身处于成长阶段,身体心理在发展过程,尚不成熟,上述变量任何一个都可能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心理发展,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家庭是人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家庭教育,使部分学生心理异常。这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有以下几种类型:
家长对孩子一味的溺爱,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有了成绩,家长过高评价,做了错事,纵容包庇。父母这种盲目的溺爱会使孩子逐渐形成好吃懒做、蛮横胡闹、自私自利和缺乏独立性等许多不良品质,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引导下,孩子感到自己身负重望,不能辜负了家长的期望,学习成绩稍有下降,便觉得心中有愧,无形之中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这种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宣泄出来,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心理障碍。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是做错了事情、说了谎话,家长不分青红皂白,责骂训斥,大打出手,这样的棍棒教育只能使孩子产生畏惧感和逆反心理,产生“你要我往东,我偏要往西”的对抗行为。
父母离异、亲人亡故或被人遗弃等不幸的遭遇,使孩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甚至受到他人的歧视和虐待,孩子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导致情感性心理障碍。
父母的言行举止粗野,满口脏话,甚至有酗酒、赌博和偷盗等不良行为,这些言行会对未成年子女的心灵产生毒害,甚至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不良的表现,教师和学校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和教学的前提,如果教师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偏爱优生,冷遇他们,认为他们是朽木不可雕的,是不可救药的,那么这些学生一旦被贴上“问题”的标签,就会认为反正自己横竖都不好,不如破罐子破摔,因此造成了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当学生出现一些违纪行为的时候,教师没有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的确是学生的错,还是有什么特别原因在里面,就盲目做出处理。这样自以为是的处理方式不但不能帮助解决问题,还会严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遭遇这样粗暴的对待后,外向型的学生会另寻发泄途径,顶撞教师或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以此来维护尊严,达到心理平衡;还有部分比较内向的学生,消极情绪无法排解,留在心里,长期积累会导致各种各样的身心问题。
教师平时不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对授课内容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有些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果出现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
进入六年级以后,学生的身心发生了巨变,在心理上迫切的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解决人际交往,尤其是性心理和性生理方面的问题。一些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了健康教育课,但观念滞后,在执行的过程中,流于形式,不涉及实质性的内容,只谈理想、谈情操,对性生理和性心理讳忌莫谈,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能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指导,因此出现了青春期的种种问题。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导致他们心理的失衡。青少年年龄小,辨别是非、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较差,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不良风气难以正确对待,如 “拜金主义”思潮的蔓延,以及“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等不正之风的影响,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难以正确的定位,以致他们在学习上没有动力,行动上没有准则。特别是近几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大量色情、暴力内容充斥其间,严重的腐蚀了青少年纯正懵懂的心灵,损害了他们的健康。
老师对习惯好的学生通过点拨就能促进其发展,而老师要越过“老大难问题”学生这座大山,真正提高和升华他们,那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耐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班主任要始终把这项工作放在首位,发挥愚公精神,以摧枯拉朽之势铲除这座大山。具体有效转化措施如下:
这类学生受批评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他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没用。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不关你”,“破罐子破摔”的戒备心理。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将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大难”的学生必须在思想上寻找切入口,要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他们,给他们以无私的、真诚的爱,有困难时及时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怀,进而达到感化他们、教育他们的目的。班主任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要把这样工作作为常规工作,,放在眼前、挂在嘴边、付诸在行动上。
在热爱学生的教师心目中没有不可救药的学生。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老大难问题”学生克服缺点的同时,要努力放大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和长处,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并适当放手让他们参与管理的班级,以此来体现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感受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并看到希望。在课堂上要优先对待他们,不要总把目光停留于优等生。要心里时刻装着他们,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激发他们学习生活的勇气和自信。
在转化工作上,有进步的同学要及时表扬,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教学活动,多鼓励他们。就算是一句简单的关心、鼓励的话语也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进而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思想的转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都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好的生活习惯,教导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建立每周辅差计划,做到有学生、内容、批阅、反馈的档案。
辅导讲解时适当给这类孩子降低要求,注重趣味性,完成目标后及时表扬和鼓励,促使其对学习的兴趣加强,持之以恒,孩子就会逐步赶上同龄的孩子。另外,利用同桌的优势,给予他们特别的帮助,实行“优生带差生”活动,“一帮一”的活动,让好学生管好后进生,让同学们互相帮助,增强集体观念,发扬团队精神,促进后进生的转化,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家庭教育是第一教育,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往往会事半功倍。要想把“老大难问题”学生转化过来,家长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他们是无法教育的。老师要舍得情感投资,特别是假日、课余时间,学生越有困难、有问题越要互通信息,让学生、家长有“雪中送炭”的感觉。所以,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将学生的思想情况和上课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家校联手,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与家长齐抓共管,促其进步。不让他们钻空子,在无形中培养他们好的习惯,真真切切的将他们转化。
“老大难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决不会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他们会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俗语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而我们的每位教师要有耐心,对他们要求要适度,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当我们刚开始着手转化工作时,这些学生会有一种从未感受过的温暖,对自己会要求严格,学习上会要求上进。但当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就会悲观失望,灰心丧气,甚至破罐破摔,因而我们的教师必须耐心做好他们的工作,善于从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中去找他们的成绩,防止不良问题的反复。
班级的这抹绿叶,经过不同有效途径的管理,他们都有了可喜的变化:思想上积极上进,充满自信,沟通交往能力增强;行为上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乐于帮助同学,并且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总是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学习上态度和习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课能约束自己,不再讲小话或捣乱,还能积极回答问题,对待作业也是严肃认真,很关注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家长方面也反映孩子在家懂事多了,家庭作业能独立完成,还会帮忙做一些家务。
虽然“老大难问题”学生的转化要经历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艰辛的路上我们一定会收获喜悦!优生是鲜花,“老大难”学生是绿叶。没有绿叶的陪衬,哪来鲜花的艳丽!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管理好这抹绿叶,铸造班级的灵魂、增强团队意识、这抹绿叶一定长得更青翠、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