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均衡而有个性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 教育三方面的整合。中共中央曾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地配合,学校应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由此看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是我国教育常抓不懈的育人工程。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里折射出来,学校教育中产生的一切困难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他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我们认为家校合作的实质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交流活动。家长要主动、积极地配合和支持学校工作,同时,学校要服务于家庭教育,鼓励、引导、接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最终使家庭教育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两者之间是协调发展的。
但在实际教育实践过程中,往往又出现不协调的一面,如:有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喜欢推卸自己的教育责任,缺乏对学校教育的正确认识;有些家长片面迷信西方教育,对于学校的教育又不闻不问,过分放任孩子不管;有些家长对家教缺乏正确的方法,如遇到孩子犯错时不分青红皂白,不管对孩子的影响,就对孩子痛斥打骂,反之有的家长又过分溺爱孩子,总怕孩子受委屈、吃亏。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的思想不统一,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就过来指责学校和老师等等。
因此探索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对于新时期的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提高老师和家长的素质,从而使家校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在品德和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
深圳的生活成本高,每个人忙于生计和家庭,显得特别的繁忙,老师和家长彼此静下心来,有效的沟通还不是很多且形式单一。有时除了每个学校一两次的家长会之外,老师更多的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才会通知家长,而家长也一般是在孩子有事情的时候才会主动和学校、班主任沟通。
同时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主要集中在表层化的参与层次,通常是由学校主宰着这类活动。这一层次的参与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品展、家长联系薄、家长报纸等。面对面的“人际的参与”(双向沟通)及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参与家校管理这一更高层次的“管理式的参与”的形式在目前的家校沟通与合作过程中十分少见。
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学期初或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召开一两次家长会,其余时间均是为了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教师与个别家长进行的沟通,随意性较强。这种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家长不能从活动中学习到较系统、较稳固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难以形成时间上和效果上的强化。即使给予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简单的技能和零碎的知识,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体系。
虽然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比单一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沟通中,对学习问题的关注度远比其他方面的关注度要高的多,而排在家长与学校沟通合作内容末位的则是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4.学校和家庭都没有为家校沟通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家长而言,虽然乐于与学校沟通,但由于忙于工作,忙起来甚至不能自己亲自接送孩子,因此,很难与老师见面,更抽不出时间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所以,尽管学校想出了很多好的沟通途径,如亲子活动、家教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却有一部分家长很难到学校参加。
对于教育者而言,特别是现在的班主任成了“全职保姆”,从学生的一言一行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从学生早上来到学生晚上回都是班主任在管;而一旦学生出了什么事情,班主任又是要负责任的,有时候甚至是迫于某些势力而承担一些不是自己的责任。
问题家庭主要有以下几类: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父母在外打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看孩子的家庭、由于父母工作忙直接找保姆照看孩子的家庭、家长把一切事情或责任都推给学校的家庭、由于孩子的问题而使家长绝望的家庭等。
现在教师们、班主任,家长不够重视认真阅读与研究家庭教育问题,德育工作者缺少理论上的指导;另外,现在对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社会关注虽然很多,但没做到就事论事,少有具有成效的持续动作,使人们觉得现在家庭教育越来越难、学校教育越来越难。
因为学生的家庭教育,我们老师是无法参与的,所以我们选择的方法是以学校和老师为主的。我们通过以下方法来达成目标。
1.学校、班主任为学生量身制定好能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可操作性具体的规章制度。
2.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学校的教育制度,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家长在家里配合教育。
3.学校要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关于家庭教育的培训。可以请专家来讲座,也可以是资深的老师来开讲座,还可以请有成功经验的家长朋友来分享交流。
4.专门为个别特殊的学生(几乎每个班都会几个难搞的学生或是家长)家长开交流会,老师们可以在交流会上给予这些家长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同时可以借这个机会让家长也接受到教育(因为有很多家长真的是很需要我们老师去教育的)。
班主任针对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条件,搭建网上教育平台,从而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和建立家校联络体系。通过网络教育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并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
学校可以在新生入校时收集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汇总制作成家庭联系卡,发给学校每位教师;同时也将学校老师的联系电话制成卡片派发给每位学生家长,这样家校双方可以根据需求不定期进行互访,掌握学生的表现情况。如果发现学生有什么异常情况,家校双方可以及时通过电话进行交流,共同做好教育工作。通过制作家校联系卡,大大方便了家校之间的联系沟通,也方便彼此快速了解学生在校或在家的具体情况。因此,制作家校联系卡可以搭建空中对话平台,使家校互通信息更为快速方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等状况。
7.挖掘社会企业教育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没有社会教育参与的学校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教育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并参与教育的社会风气。社会的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充分利用和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才能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对接,形成校内外一致的教育网络体系。如:围绕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的企业资源进行教育,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与社会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教育,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企业的工作岗位能力培养充分结合起来。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一方面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理论结合实际操作的平台,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8.与具有鲜明教育意义的单位合作,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社会教育资源的内涵非常广泛,只要对人能够形成教育的单位都属于社会教育资源的范畴。例如,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军事基地、养老院、素质拓展基地等单位都属于社会教育资源。这些社会教育资源是教育学生的好教材、活教材,学校要加强同这些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这些单位的教育作用,将这些对学生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单位作为学校长久的、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以此全面加强学生的教育。比如,将素质拓展基地作为学校长期、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不定期组织学生到素质拓展基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学生体魄和意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9.分享一个在实践中得到经验,就是班主任把学生搞定,让孩子每天在学校快乐地学习,高兴地回家,那么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基本都能轻易搞定。当然这前提是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三观,让整个班级都属于积极上进的状态,让大多数学生影响个别消极的孩子。
1.能使家庭和学校之间为达成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认识、统一要求,以保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而形成的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一名全面协调发展的优秀学生。因此,社会、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2.构建使家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的和谐家校关系,形成现代学校管理中必须需要的民主管理。
3. 形成和坚持“家长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家长是教育的合作者,家长是学校教育的促进者”的科学家长观,以此作为学校处理与社会、家长关系的基础。
4. 在坚持家访、家长会、家校通讯等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展网络互动、“家长——教师协会”和“家长咨询委员会”等多种家校沟通形式,积极把握双向信息。